运动生理学教学网站  
详细内容

运动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

[日期:2007-06-30] 来源:  作者:chiaiping [字体: ]

一、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运动生理学共4篇共23章内容组成:绪论及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掌握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一般过程,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点,3学时;第二章:肌肉收缩,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形式与力学特征和生物电现象、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功能特征,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8学时;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掌握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小脑和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重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神经元活动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运动时神经控制的基本规律,3学时;第四章:激素与运动,掌握个激素的作用、机制.5学时;第五章:血液与运动,掌握血液的一般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2学时;第六章:呼吸与运动,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对呼吸机能的影响。3学时;第七章:循环与运动,掌握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以及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尿的生成以及运动时酸碱平衡的特点,3学时;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与评价方法,熟悉运动处方的制订与实施,2学时;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掌握肥胖的诊断与与运动减肥的机制,并可初步制订运动减肥处方,3学时;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掌握免疫的概念、组成,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与适应特征,5学时;第十二章  肌肉力量,掌握免疫的概念、组成,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与适应特征,3学时;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掌握有氧运动有关概念,熟悉影响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知识,掌握运动时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3学时;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人体功能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其生理机制。理解掌握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以及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学时;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掌握恢复过程概念与特点,3学时;第十六章,运动强力手段,使学生掌握生理学手段和强力作用以及营养手段、药物手段对强力的作用,4学时。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肌肉的生物电现象与肌肉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躯体运动的神经调节;肺通气与气体交换;心肌的生理特性;酸碱物质的来源与酸碱平衡的调节;运动对免疫的影响;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训练;有氧耐力的测定法;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与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恢复与提高过程。

课程的难点: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肌肉的微细结构与特征;神经系统及其功能;概述及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免疫学基本知识;吸氧量与氧亏;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其生理机制;营养手段与药物手段。

解决办法:①督促学生提前预习难点与重点内容,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②对于重点与难点内容,要反复讲解,善于应用生动的语言和典型的例证,加强与学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③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思考题,加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上一篇: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与内容
下一篇: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