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学网站  
详细内容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与内容

[日期:2007-06-30] 来源:  作者:chiaiping [字体: ]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运动训练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2

课程编码:01002

学时:18   

学分: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一、实验性质

人体生理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基本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开/选开

备 注

 

01002006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2

验证

 

必做

 

01002007

不同强度运动时肺通气量、需氧量、吸氧量及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测定

4

综合、设计

 

选做

 

01002008

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2

验证

 

必做

 

01002009

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2

验证

 

选做

 

01002013

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

2

综合、设计

 

必做

 

01002014

运动后血压的测定

2

综合、设计

 

必做

 

01002016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2

设计、综合

 

选做

 

01002017

无氧阈的测定

2

综合

 

选做

 

01002020

无氧功率的测定

4

设计、综合

 

必做

 

01002022

视力测定

2

验证

 

选做

 

01002023

视野的测定

2

验证

 

选做

 

01002025

视觉深度的测定

2

验证

 

选做

 

01002026

前庭功能的测定

2

验证

 

必做

 

01002027

本体感觉功能的测定

2

验证、设计

 

选做

 

01002029

运动性疲劳的测定

4

验证、综合

 

必做

 

01002031

肌肉力量的测定

2

验证、综合

 

必做

 

01002032

PWC170的测定

2

设计、综合

 

选做

 

01002034

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

2

验证

 

必做

 

 

 

42

 

 

 

 

四、实验项目具体内容

实验项目一: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肺活量的测定:仪器归零。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间肺活量的测定: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并与外界相通,作平静呼吸数次;之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关闭三通开关,吸气之末屏气1-2 秒,此时开动快鼓(25mm/秒),令受试者作最快速度用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从记录纸上测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第一秒平均值约为83%,第二秒约为96%,第三秒约为99%

3.最大通气量的测定:肺量计内充入4-5 新鲜空气,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转动三路开关,使口与肺量计相通,开动慢鼓记录平和呼吸曲线。然后开动中速鼓(1.67mm/秒),令受试者按主试者口令在15 秒钟内尽力作最深、最快的呼吸。根据呼吸频率与每次呼吸深度,计算出15 秒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然后乘以4,即为最大通气

主要仪器:微型肺活量测定仪、肺量计、消毒棉球、75%酒精、嘴夹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预习要求:了解肺通气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的测定方法

实验项目二: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准确加入HiCN 稀释试剂5.0ml,做测定管。2.用血红蛋白吸管准确吸取全血20微升,擦去管端血迹,放进装有HiCN 试剂的试管低部,徐徐放出血样,并用上清夜吸洗3 次,摇匀。3.放置至少10 分钟后,倒入光径为1cm 比色杯,用分光光度计以540nm 波长进行比色,以蒸馏水或HiCN 稀释试剂为空白管,校正光密度到0 点,读取测定管光密度乘以36.8,即为血红蛋白的含量(g%

主要仪器:血红蛋白试剂盒、采血针、毛细管、分光光度计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与统计

预习要求:了解血红蛋白概念与作用,初步掌握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原理

实验项目三:运动过程中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及动脉血压的影响。

实验内容:1.心率的测定。令受试者坐于测试人员对面,将听诊器胸端置于心前去听诊,记录1分钟的脉搏次数。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可较准确的记录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心率遥测系统可准确的记录安静时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并可实时监测训练瞬间心率变化,教练员可随时现场指导训练,也可通过网络远程指导训练。并通过相关软件作出快速统计分析,调整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运动员的训练。现有多种心率遥测系统可供选择,使用时根据不同系统的要求将电极贴在相应的部位(一般方在胸前左侧第五肋间心尖部),打开接收器即可。

2.血压的测定。(1将脉压带绑在受试者上臂上,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 厘米,松紧应适宜。2以手指扪寻肘窝处的肱动脉,然后把听诊器的听头放在肱动脉上。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 毫米汞柱,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当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的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音(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舒张压。6记录所得结果,例如收缩压为110 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 毫米汞柱,可表示为110/60mmHg

主要仪器:听诊器、节拍器、心率表或心率遥测仪、弹簧式血压计、电子感应血压计、水银血压计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与统计

预习要求:了解心率与血压的测定方法,观察安静或运动对心率的的影响。

实验项目四:无氧功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无氧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受试者靠墙站立,尽可能摸高(脚跟不离地),用中指作一标记;2. 受试者原地跳起,触及最高点时作另一标记,根据两标记之间的距离,通过公式换算手使者的最大无氧功率。

主要仪器:皮尺、滑石粉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与统计

预习要求:学习人体两大无氧代谢系统代谢特点,预习本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实验项目五:前庭功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前庭功能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受试者低头30度、闭眼,以两秒一周的速度均匀旋转十圈后,受试者立刻起立,延着直线走六米,判断其触及边线的程度。

主要仪器:旋转轮椅、标尺线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操作与统计

预习要求:学习人体前庭功能的特点,预习本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实验项目六:运动性疲劳的测定

实验目的:心率评定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指标之一。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及恢复期心率判断疲劳程度。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针测定和评定方法

实验内容:1.基础心率.基础心率是指清晨、清醒、起床前静位状态下的心率。一般情况下,基础心率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量训练后,经过一昼夜恢复,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 /分以上,可认为疲劳尚未恢复,即有疲劳积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表明运动量过大,应调整运动量。

2.运动中心率运动中心率呈动态变化特点,且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通常可采用遥测心率的方法测定运动中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来代替运动中心率。业已证明,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机体在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其心率变化减少。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机体从事同样负荷运动时,其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机体机能下降,有疲劳积累现象。

3.恢复期心率.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快慢可作为判断疲劳程度的指标。如果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延长,表明身体机能下降。如进行30s20 次深蹲的定量负荷运动,正常情况下心率可在运动后3min 内完全恢复,如果身体疲劳,恢复时间将明显延长。

4. 心率、血压体位反射体位反射是反映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疲劳的程度的指标。(1)直立试验测定时,卧姿3 min,测1 min 脉搏和血压。然后缓慢站起,测1 min 脉搏和血压。正常反应:脉搏增加1218 /min,血压稍有增加6070%。超越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脉搏增加低于6 次/min 者为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差。(2)卧倒试验:测定时,站姿3 min,测1 min 脉搏和血压。然后缓慢躺下,测1 min 10 秒脉搏和后50 秒血压。正常反应:脉搏减少614 次/min,血压稍有下降者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反之,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主要仪器:听诊器、水银血压计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与计算

预习要求:了解人体运动性疲劳的概念,预习本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实验项目七:肌肉力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及用极限下负荷推测最大力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测定腿力;2测定背力;3测定握力

主要仪器:背力计、握力计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计算

预习要求:学习人体肌肉的收缩原理、比肌力的概念,预习本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实验项目八: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评定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仪器调整;2上臂部与肩背部皮下脂肪的测定;3腹部与髂部皮下脂肪的测定。

主要仪器:皮脂测定仪

教学方式: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计算

预习要求:初步掌握人体各种主要成分的比例,了解瘦体重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

其余选做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进行。

五、实验课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须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对象、主要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2.实验报告不仅要字体工整,而且要规范,包括图表、数据单位、统计等

2)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操作与撰写实验报告相结合。

六、实验指导书以及主要参考书

《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编写组,《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第6次版



上一篇: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参考文献
下一篇:运动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