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学网站  
详细内容

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日期:2007-06-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个体化原则指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严格按照每名运动员所独具的身体能力、潜质、学习特征以及从事的专项等各方面特点,设计出适合每名运动员特点的个体化方案。也就是说,整个训练过程必须依据该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安排,使之得到最大的发展。

    在训练实践中时常有这样一个误区:冠军的技术便是最佳技术,冠军的训练计划便是最佳训练计划。从而造成许多教练员总喜欢“拿来主义”,全然不考虑自己队员的特点、能力与训练经历等。更有甚者,许多教练员甚至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不加消化地应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结果产生不良效果。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个体化原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训练理论之一。教练员惟有在认真分析每一名运动员训练的不同方面的基础上。精心地制定出最适合个体发展的训练计划,才能使该运动员得到最佳的发展,才能发掘出该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一)不同个体适应运动负荷能力的差异

    不同年龄运动员在训练负荷适应性方面是有差异的。如儿童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在解剖结构、身体形态、机能能力以及心理成熟度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运动负荷承受能力的差异。儿童少年运动员可以耐受较大的运动量,但难以承受较大的训练强度。他们疲劳快,但恢复也快。从心理角度而言,他们的兴趣难于持久,容易转移。这些都提示教练员,在为其安排训练计划时,应注意他们的身心特点。

    同等年龄层次的不同运动员个体,在训练负荷适应性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即便是运动成绩相似的运动员,其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激活程度也不尽相同。换言之,组成运动成绩的各要素对这一成绩所作的相对贡献不同。正如对于两名800米跑成绩相同的运动员而言,一位以步频为主,反映在他的神经类型属于灵活型,白肌纤维比例较高,爆发力较好等;而另一位则可能以步幅为主,表现在个头大、腿长、柔韧性好、神经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好等方面。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充分考虑个体特点及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地安排训练内容。

 

    (二)不同性别运动员适应运动负荷能力的差异

    女子运动员无论从身体形态、解剖结构及身体机能方面,均与男子运动员有极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练员充分了解女子运动员的解剖、生理与心理特点,按照女子的特点安排训练。

    此外,在训练安排上尤其应注意女子特有的生理现象  月经周期。在一般体育教学情况下,女学生处于月经期时,应尽量注意不下水,不做腹压较大的跳跃性练习等。但对于竞技体育情况则完全不同。任何一项运动比赛,其日程安排都不会照顾处于月经周期的运动员,而且许多世界大赛(如奥运会)几年才举行一次,运动员一生难得有机会参加。从竞技体育角度而言,在平时训练中,就应注意逐步建立起月经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即逐渐做到在平时训练时基本不考虑女子运动员是否处于月经周期。但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渐适应的过程。在运动员参加训练初期,在月经期教练员应给予适当照顾并酌情减量、减强度,然后在月经期逐步加量、加强度。这样,女子运动员的特殊生理机能就会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直到对运动训练完全适应。最终目的是使其即便处于月经期,也可照常进行正常训练和比赛。这时就意味着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已经对运动训练完全适应。

 

    (三)运动员不同生理机能状态适应运动负荷能力的差异

    同一运动员处于不同机能状态时,如体能下降、生病、睡眠不足、受伤和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下降。故在训练时,必须及时发现运动员的机能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个体化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万能的训练计划能够适用于所有运动员。因此,安排训练计划时,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爱好、习惯、特长、特定需要及发展目标,以取得最佳训练效果。此外还应注意,即便是在个体化的基础上制定训练计划之后也并非一劳永逸,该计划尚需根据运动员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如该运动员对计划负荷发生的反应是否理想,完成负荷是否吃力,机体是否适应,恢复情况如何等。必须清楚:我们是要有一个计划且按照该计划安排训练,但训练计划必须根据运动员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使运动员得到最佳的发展。



上一篇: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下一篇: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