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章节:第 1章
教学目的:
1.掌握:能量供应的直接物质ATP的概念,ATP放能和再合成的过程;糖、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2.掌握;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和供应;供能系统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熟悉: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1. ATP放能和再合成的过程
2. 糖、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4.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
5.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6.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多媒体
本章教学内容:
一、ATP放能和再合成的过程
1.ATP的分解放能
2.ATP的再合成-吸能
3.ATP的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二、糖、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经消化的食物透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三、主要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1.糖代谢
有氧: 糖原、葡萄糖—三羧酸循环—能量+二氧化碳+水
无氧酵解: 肌糖原—乳酸+能量
2.运动与糖代谢
3.运动与补糖
四、脂肪代谢
1.脂肪的生理作用
脂肪代谢特点:含热量高,每克脂肪完全氧化释放9.3千卡热量
2.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
脂肪+氧气—β氧化—三羧酸循环—能量+二氧化碳+水
3.运动与减脂 五、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可供能,但主要用于组织生长、构成、更新、修补。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可释放4.3千卡热量。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氧—三羧酸循环—能量+二氧化碳+水
六、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
(一)磷酸原系统 (ATP—CP系统)
特点:不需氧,直接分解,供能速率快但产生能量较少,CP来源有限,维持运动6—8秒。 ATP→ADP+Pi+E;ADP+CP→ATP+C
(二)糖酵解能系统
底物:肌糖原、葡萄糖
特点:不需氧,供能速度较快,生成ATP较少,有乳酸产生,运动30秒供能速率最大,维持2—3分钟运动。糖原+ADP+Pi→ATP+乳酸
(三)三大能源物质有氧氧化能系统
特点:有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速度较慢,产生能量多,最大速率=2.6毫摩尔/公斤/秒,贮量丰富,维持1小时以上运动的能量供应。
(四)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应用
1.概念: 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
① 以有氧和无氧供能百分比的表现形式: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无氧和有氧供能比例,确定各类运动在能量统一体中的相对位置,并能了解该运动项目无氧和有氧供能的百分比。
② 以运动时间为区分标准的表现形式。
2.能量统一体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①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供能系统
②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
①最大强度的短时间运动 最大强度的运动必须启动能量输出功率最快的磷酸原系统。
②中低强度的长时间运动 运动的前期以启动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后期随着糖的消耗程度增加而逐渐过渡到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
③递增速度的力竭性运动 运动开始阶段,由于运动强度小,能耗速率低,有氧氧化系统能量输出能满足其需要,故启动有氧氧化系统(主要是糖氧化分解)。随着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大,当有氧供能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仍不能满足因负荷增大而对ATP的消耗时,必然导致ATP与ADP比值明显下降,此时必然动用输出功率更大的无氧供能系统。
④强度变换的持续性运动 以有氧供能为基础的混合性一类运动。其特点是:以CP供能快速完成技战术的配合,间歇时靠有氧能力及时恢复的持续性运动,运动中乳酸能参与的比例较小。
小结:1.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基本代谢特点;
2.运动与糖代谢;
3.运动减肥;
思考题: 1.食物在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2.试述糖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