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循环是自右心室到左心房的血液循环,相对于从左心室到右心房的体循环(大循环),有时也称为小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使血液流经肺泡时和肺泡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除此而外,肺循环还有滤过、储存血液和某些循环物质代谢的功能。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循环的压力远低于体循环,这是因为肺循环的血管壁薄、弹性小、以及循环回路短的缘故。肺循环的毛细血管压平均为7mmHg,而血浆胶体渗透压为25mmHg,因此吸收组织中的液体进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大。一般认为肺部的组织间液压力为负压,此负压使得肺泡膜与毛细血管紧密相贴,即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吸收肺泡内的液体,避免肺泡内液体积聚。血液在肺循环的流动时间的为4秒,体循环为25秒。由于呼吸性小支气管以上的呼吸道组织的血液由体循环供应,而在肺循环和支气管血管的末梢之间由吻合支沟通,使得主动脉血液中掺入了大约2%的静脉血。所以左心房血液的氧饱和度不是100%而是97%。
总体上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循环血量应该相等,即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但是体循环有肝脏和脾脏这样的储血库,而肺循环也有肺泡周围的储血库,因此左右心室的每搏输出量有时相差可达45%。肺的毛细血管床为一奇妙的结构,正常情况下任一时刻只含有75到100ml的血液(分布于70平方米的毛细血管床内),这对于气体交换极为有利。但肺循环的血量并不小,一般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大部分存在于集合系统中。由于肺组织和肺血管的顺应性大,故肺部的血容量变化范围较大。在用力呼气时,肺部的血容量可减少到200ml;而在深吸气时可增加到1000ml。因此肺循环的血管有着储血库的作用。肺部血量的这种随呼吸节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体循环的输出量,使得吸气开始时动脉压下降,到吸气相后半期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上升,到呼气相后半期达到最高点。这种呼吸周期中出现的血压波动称为动脉压的呼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