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的类型,称为血型(blood group)。
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1901年由Landsteiner发现的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

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分型依据
红细胞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决定的,糖链结构不同,血型也就不同。
ABO血型是以红细胞膜表面A、B凝集原(agglutinogen)的有无及其种类来作为其分类依据的。凡红细胞膜上只有A凝集原的为A型;只有B凝集原的为B型;A、B凝集原均有的为AB型;A、B凝集原均无的为O型。
2.ABO血型系统的抗体
人类ABO血型系统中,还有溶解在血浆中不同的凝集素(agglutinin)。当特异性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膜相应的凝集原(抗原)相遇时,可引起红细胞聚集成簇,并发生溶血,这一现象称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由于人类ABO血型系统中,不能含有能使自身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血浆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血浆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血浆中含抗A和抗B凝集素;AB型血血浆中既不含有抗A也不含有抗B凝集素。
在ABO血型系统中还存在着亚型,其中与临床较为密切的是A型血的A1、A2亚型。同样AB型血也可分为A1B型和A2B型。
ABO血型系统的组成见下表。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 型 |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
血清中的凝集素 |
A型: |
A1 |
A+A1 |
抗B |
|
A2 |
A |
抗B+抗A1 |
B型 |
|
B |
抗A |
AB型: |
A1B |
A+A1+B |
无 |
|
A2B |
A+B |
抗A1 |
O型 |
|
无A,无B |
抗A+抗B |




(二)Rh血型
将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使家兔产生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凝集素),该凝集素除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外,还能凝集大多数人的红细胞。这表明人类红细胞上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称Rh抗原。
1.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Rh血型系统有C、c、D、E、e五种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通常将含有D抗原的红细胞称为Rh阳性,不含有D抗原的称Rh阴性。
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人群中,属Rh阳性的约占99%。Rh血型的重要特点是无论Rh阳性还是Rh阴性,其血浆中均不存在天然的(先天性)抗Rh的抗体。但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者红细胞后,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后天获得性抗Rh的抗体,凝集Rh阳性红细胞。
2.Rh血型的临床意义
(1)Rh血型不合引起输血溶血
(2)新生儿溶血

(三)白细胞血型
白细胞膜上除也存在一些与红细胞相同的抗原如A、B、H抗原外,还存在其所特有的抗原,白细胞上抗原性最强的同种抗原为人白细胞抗原(HLA)。HLA抗原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抗原系统,HLA抗原除存在于白细胞膜上以外,还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在进行骨髓和器官移植时,尽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HLA,往往是移植后机体免疫排斥反应强弱及移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