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可逆行波动,这种可逆行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2. 缩短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3.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4. 体适能:指人体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5. 最大摄氧量: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人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值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D
5 A
6
A
7
B
8 B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
A
15 B
三、判断题
1.× 2. √ 3. √ 4.× 5. × 6.√ 7. × 8. √
9. √ 10. √ 11√ 12 × 13 × 14 × 15 √
四、解答题
1.血液有哪些生理机能 ?
要点:
(1)运输O2 与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这两种机能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3) 保护和防御机能。
2.饭后马上从事剧烈运动对消化有何影响?
要点:
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器官的血管收缩,供给消化系统的血液减少;同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胃肠平滑肌兴奋性降低,消化能力受到影响。
3.对赛前状态中出现的起赛热症和起赛冷淡如何调整?
要点:
要求运动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比赛;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增加比赛经验;进行适当形式和强度的准备活动: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低,可做些强度大的练习,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高,准备活动的强度可小些,安排一些轻松的和转移注意力的练习和活动。
五、论述题(共10分)
1.三种能源物质为何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
要点:
1.磷酸原系统
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系统。ATP在肌肉内的储量很少,若以最大功率输出仅能维持2秒左右。肌肉中CP储量约为ATP的3~5倍。CP能以ATP分解的速度最直接的使之再合成。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乳酸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供能持续时间为33秒左右。由于最终产物是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因为1mol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其特点是,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由于该系统产生乳酸,并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指标。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聚积过多,超过了机体缓冲及耐受能力时,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的无氧酵解,直接影响ATP的再合成,导致机体疲劳。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的需要。该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如
400m
跑、
100m
游泳等。专门的无氧训练可有效提高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3.有氧氧化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 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体内储存的糖特别是脂肪是不会耗尽的,故该系统供能的最大容量可认为无限大。但该系统是通过逐步氧化、逐步放能再合成ATP的,其特点是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评定人体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能力时,主要考虑氧的利用率,因此,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